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北方有家人_124(1 / 2)





  转眼到了夏收,二十万斤的红薯磨成面,钱记粮行派人派车来日夜不停拉了十天才拉完。看着多,实际上红薯出份率不算高,五六斤红薯才出一斤粉,二十万斤红薯也才出了三四万红薯面粉,也才赚了一百三十两银子。

  另有在宋家佃地的那些人家,宋嘉祁早就说好了,今年的红薯面要卖只能卖给宋嘉祁,大家也都同意了,按照市价七成的价格卖给了宋嘉祁,宋嘉祁从中也赚了十几两银子。

  不过那些佃户也乐意,他们要把红薯面卖给粮行或者村里、邻村的人,也是市价的七成,要去镇上卖的还得自己担去镇上自己找人家,卖给村里人又少不得饶一些送一些,不如一起卖给宋嘉祁,宋嘉祁待人厚道,都是凑了整数给他们。

  十几家佃户每家都得了七八两银子得收益,再加上他们自家地里每季的二三两银子,十两银子原本一年都赚不到,纷纷万分感激宋嘉祁。

  对于普通农家来看一百多两银子够花一辈子了,对宋嘉祁来说也不算少,但也不多。这一百多两将将算把当初买山的钱赚了回来,这算才回了本钱,想要收益却还得等下一季。

  薛白却一本满足:“别人买一亩地,三五年能不能赚回来还不一定呢,但地又不会跑,迟早会赚回来。咱家这一年多就赚回来了,以后就擎等着赚钱了,别人可要羡慕死了,你还不满意?”

  宋嘉祁倒不是不满意,只是大概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太久了,想要来钱快点快点儿再快点……况且别人家地主买了地就等着收钱了,除了土地不必出本,他们家还得出红薯秧。

  夏收完了就得紧接着再种,红薯就是这点好,不怕重茬。收割是不需要宋嘉祁动手的,但是因为是佃的地,按照规矩是要宋嘉祁亲自盯着收地的,就算宋嘉祁表示自己很信任那些佃户们,为了自己的清白着想佃户们还是坚持要宋嘉祁来地头上看着。

  大夏天的,就算不用亲自下地,宋嘉祁也不乐意站在大太阳地底下看别人收割。但偏偏收割的时候还得留出来下一季栽种的红薯秧,又不得不来,宋嘉祁很郁闷。

  就在这个郁闷的时刻,村长又找上他的。

  本来就因为天热晒了半日烦的不行的宋嘉祁一看见村长更烦了。

  村长来干啥?肯定还是村里人要买红薯秧。平日里还好,宋家一边收割钱记粮行一边派人来拉粮食,这头磨房刚磨出来一车的面那头马上就拉走了,又有那嘴不严的粮行伙计随口说了“这一季少不得得百十两银子”更是让村里人都红了眼。

  钱记的伙计说的还是保守价。他们并不知根知底,就是随口胡诌罢了,觉得至少是这个价。实际上宋嘉祁自己的红薯面加上代佃户卖的,统共起来得有二百多两近三百两银子呢。

  本来宋嘉祁都放出话了今年肯定不会外售红薯秧,村长还是被村里人央着求着来找宋嘉祁,想着这回就算施点压也要让宋嘉祁卖一些红薯秧给村里人。

  ……就是如何施压,老村长走在路上都没想好。宋嘉祁这块骨头软硬不吃太难啃了,连薛家都没得着红薯秧,太不近人情了。

  宋嘉祁蹲在树荫底下监工,老村长就蹲在宋嘉祁旁边喋喋不休,把宋嘉祁烦的都想照他老脸来几下了。但这毕竟是村长,又是个老头,宋嘉祁也只能咬牙忍了,最后无法,只得松了口:“行行行,卖卖卖!”

  村长老脸一喜,刚要回村宣布这个喜讯,宋嘉祁又道:“但是没有那么多红薯秧了,我只卖给三户人家,不能超过十五亩地,村长自去选三户人家吧,选出来我还有话跟他们说,同意了我才卖。”

  三户!十五亩地倒不过分,碧溪村人多地少,每家也就那三五亩地,少有人家有超过五亩的。但三户人家?村里还不得因为这三个名额挣破头!

  “啊,”宋嘉祁又说,“我家这些佃户想种也可以参加,优先选择我家佃户。”

  村长老脸更是一黑。

  宋嘉祁脸也黑了:“我原说今年绝不会卖红薯秧子的,年初村长才来我家谈的话不会忘了吧?肯卖三家我都是卖村长您的面子,再多说我一根也不卖了。”

  村长都要被他这恶劣的语气和恶劣的内容给气炸了,指着宋嘉祁直哆嗦:“行,你……你等着!”

  村长走了,宋嘉祁立刻对自家的佃户道:“快,先别挖红薯了,先弄秧子——把咱这一季要种的红薯秧子留出来,多留十五亩地的,其他的都给我剁碎了大家带回家喂鸡喂猪!”

  佃户们忙着收地没听见宋嘉祁和村长的对话,此刻主家有吩咐做佃户的也没异议,匆匆忙忙的把要栽种的红薯秧子给拾掇出来。山上监工的不止宋嘉祁一个,钱记粮行也派了人来帮着装车运送,宋嘉祁麻烦钱记的人帮着监督佃户拔红薯秧,自己装作驾车运送回家的样子,到了半山腰就把红薯秧子都收进了空间,也顾不得空间被塞得满满当当的,转身再回去监督佃户们把剩下的红薯秧子全部剁碎。‘